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记录济宁 >>其它内容 >> 山!东!
详细内容

山!东!

小时候读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总把诗人王维当成山东老乡

后来知道

人家说的是山的东面

——华山以东的蒲县。

很多古文里出现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

后来还指太行山以东。

现在我们的家乡山东省,

与古之“山东”并不相同。

在古代,

山是自然的地标,

人们可以通过高山来确定方位和坐标。

山,

也成了我们的文化符号之一。

山,

也是山东凝聚着自然与人文色彩的独特存在。

山东多山,

名山矗立。

西有最为著名的东岳泰山,

南有沂蒙山,

东有崂山,

在广袤的丘陵之中,

还有不少较有名气的山峰耸立。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不论是古代帝王数次封禅的泰山,

还是道教发祥地之一的崂山,

都在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之外,

有着一种迷人的人文色彩。

不在海拔争荣,

只与日月共辉。

海拔只有340余米的尼山,

以及580余米的峄山,

被视为儒家的文化圣地。

先哲大贤深邃的思想,

穿透岁月,

至今仍在滋养抚慰着我们的心灵。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一方人也“定义”了一方水土。

厚德载物,

质实如山。

山东人给外界的形象就是讷言敏行,

具有实干主义精神,

看清了方向,

可以坚毅地走下去。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

山东在全国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高大巍峨的山,

培养了山东人宽广的胸襟,

以及辽阔的视野。

在经济领域的“群山”之中,

山东一直对标“最高峰”。

如上世纪80年代,

山东的GDP在全国处“群山之巅”。

随着社会发展大势的变化及经济结构等问题,

山东的步伐相对有些慢了,

逐渐处于第三名左右的位置。

眼中有高山,

胸中有丘壑。

特别是近五年来,

山东奋起直追,

翻山越岭,

跋山涉水。

差距逐渐缩小,

山峰渐趋比肩。

山东的山,寄托着人的追求;

山东的人,拥有着山的品性。

做人真诚友善,

做事务求实效,

山东人——

能处!

中国地处世界的东方,

山东位于中国的东方,

青岛位于山东的东部。

中国总体的地形是西高东低,

所以有:

“大江东去浪淘尽”

“黄海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等等气势磅礴的诗句流传下来。

从遥远的西部蜿蜒向东而来的黄河,

像是中国的一条大动脉,

谱写了悠久的中华文明,

也在和海洋的碰撞交融中,

奏响了“蓝黄”交响曲。

位于中原之东,

山东除了齐鲁文化,

也是东夷文明的发祥地。

由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组成的东夷文明绵延悠长,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边连接山川秀丽的内陆,

一边面向波涛浩渺的大海。

当年,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青岛、烟台等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山东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山东半岛,

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

加上“天时、人和”的发展优势,

一时成为经济的领跑省份。

如今,

处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五个地市,

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

这五市打造起了“胶东经济圈”,

握指成拳,

共同做好海洋产业等发展大文章,

成为山东经济的一抹“魅力蓝”。

“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青岛,

作为山东的龙头城市,

辐射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引领胶东经济圈经济总量显著提升,

努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山东中西部,

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也加快崛起,

推进淄博、泰安内核圈层同城化,

辐射带动聊城、德州、滨州、

东营联动圈层协同发展。

地缘因素+产业协同+优势互补,

再加上鲁南经济圈,

山东各地市合力成圈,

又谋求破圈出阵,

共同推动全省经济的不断腾飞。

山东的地图,

很多人说像一只雄鹰,

振翅高飞。

山登绝顶我为峰,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比海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

山之东,

海之滨。

齐鲁故地,

圣人之乡。

山东人才辈出,

发展日新月异。

多元文化的山东,

传统与现代兼备,

厚重与时髦并举。

历史与现实,

梦想与未来,

在山东人的手中续写。

“走在前、开新局”,取得新突破!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

齐鲁大地热潮涌动,

五年蓝图徐徐展开。

风雨兼程,

无问西东。

山东,

期待下一个五年……

文案:和声

制作:穆钰

摄影师:魏世洲、徐志新、郝志刚、俞方平

部分图文来源:新华社、齐心鲁力微信公众号等

内容来源:琴屿人物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云速成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